<th id="txbzn"></th>
<span id="txbzn"><video id="txbzn"></video></span>
<th id="txbzn"><address id="txbzn"><th id="txbzn"></th></address></th><span id="txbzn"></span>
<th id="txbzn"></th>
<th id="txbzn"></th>
<th id="txbzn"></th>
<span id="txbzn"><video id="txbzn"></video></span><span id="txbzn"><noframes id="txbzn">
<span id="txbzn"><noframes id="txbzn"><th id="txbzn"></th>
<strike id="txbzn"></strike>
<th id="txbzn"></th>
<th id="txbzn"><noframes id="txbzn"><span id="txbzn"></span><th id="txbzn"><noframes id="txbzn">

學術園地

質量管理體系與環境管理體系的協調運行

發布: 2006-05-19 00:00:00

    面對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越來越多的企業自愿承擔了保護環境的社會責任,在原有質量管理體系的基礎上,依據ISO 9001和ISO 14001標準建立了質量、環境整合型管理體系,并取得了一定的管理績效。但是,從近幾年質量、環境整合型管理體系運行情況來看,大多數企業沒有做到兩個體系融合運行,未將污染預防的整體戰略應用到體系運行,存在著重質量輕環境、顧此失彼、運行不協調等問題,嚴重制約著體系的有效運行。
    ISO 14001:2004標準更加明確地表述了標準的內容,并加強了與ISO 9001標準的兼容。質量/環境管理體系都是從要求(顧客和其他相關方)人手,通過建立和運行管理體系,通過對過程和滿意度的監視和測量,確保顧客和其他相關方滿意。但是,質量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在顧客和其他相關方要求和滿意的內容、質量目標和環境目標、管理過程和活動的側重點等方面有所不同,需協調解決。
 
一、顧客滿意和相關方滿意相協調
    以顧客為關注焦點,主要是關注顧客的需求。隨著環境知識的普及,越來越多的顧客在接受組織提供的產品的同時開始關注產品的環境因素。產品的環境因素已經成為產品質量性能的重要組成部分,產品環境指標不合格就意味著產品成為不合格品或有缺陷的產品。組織只有全面理解和滿足不斷變化的顧客需求,包括環境方面的要求,才能確保顧客滿意。
    隨著公眾環境意識的高漲,企業的環境形象正在成為顧客忠誠度的重要因素。當制造商或服務提供者表明其正在努力降低對環境的影響并不斷改善自己的環境績效時,顧客也會認同。
   面對相關方多樣化的需求,企業在取得經濟效益的同時不應忘記保護環境,使顧客滿意和相關方滿意相協調,贏得企業賴以生存的基礎和持續發展的空間。
 
二、質量目標和環境目標相協調
    根據1SO 9001:2000標準,質量目標的制定應考慮滿足顧客要求。根據ISO 14001:2004標準,環境目標的制定應考慮污染預防和持續改進的要求。環境目標在完善產品性能、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效能等方面能夠起到積極作用。比如,不合格產品既浪費了產品生產時所消耗的能源、原材料、人力、物力等,又增加了不合格品廢棄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因此,“提高產品一次交檢合格率”既可以作為質量目標,又可以作為環境目標。同樣,“控制原材料中有毒有害物質的使用量”、“控制煤的含硫量”、“降低單位產品的煤耗、電耗、水耗和材料消耗”等目標也是如此。
    企業應根據自身的特點,綜合考慮質量和環境因素,特別是確定產品的質量目標和要求時,注重識別產品中的環境因素,制定整合型的質量和環境目標,確保質量和環境管理體系的協調運行,提高體系運行的有效性。
 
三、管理的過程和活動相協調
    由于質量管理體系和環境管理體系在管理對象等方面存在諸多不同,許多企業把質量管理體系和環境管理體系分別運行,如在設計中并不考慮原材料、產品和生產過程中的環境因素,而是分別制定環境管理方案和技改方案。事實上,一個好的技改方案就應該包含環境管理的內容,因為一個設計完善、運行良好的環境管理體系能有效地識別控制環境因素、降低能耗、節約成本的機會,并且通過變更運行程序、改變產品設計和革新工藝、采用新技術及實行材料替代等方式,從根本上降低成本或提高產品的品質。
    環境污染往往是一種資源浪費的形式,標志著產品設計和生產過程存在缺點和不足,也是質量管理體系和環境管理體系運行不協調的重要表現。當制造過程、能源消耗和服務提供過程產生廢棄物或有毒物質而向環境中排放,或出現不合格產品時,就意味著資源或能源沒有得到完全、充分和有效的利用,即存在成本浪費。許多企業已嘗試通過質量和環境管理體系的協調運行,把降低環境污染、提高產品效能貫穿于生產或服務的整個過程。
    質量管理體系和環境管理體系管理的對象和方法雖然不同,但取得的效果是一致的。要取得質量和環境管理的最佳績效,就需要將質量管理體系和環境管理體系所涉及產品實現的各過程協調控制,即在對影響質量的人、機、料、法、環、檢等影響因素進行控制的同時,對所識別出的重要環境因素進行控制,實現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
 
四、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相協調
    企業要生存和發展并舉,就必須將質量管理體系和環境管理體系協調運行,才能不斷增強顧客滿意,做到持續改進,有效地預防污染和保護環境。
    質量管理體系和環境管理體系都強調預防為主和持續改進。清潔生產、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體現了環境管理的重要思想,也是提高產品品質和效能的重要舉措。清潔生產是從生產的源頭和全過程充分利用資源,使每個生產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物最少化、資源化、無害化。循環經濟要求在傳統技術模式的基礎上,通過制度創新,變革“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增長模式,遵循“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原則,減少對資源的依賴和環境的破壞,徹底消除生產、生活中未經處理的廢棄物排放。重視在微觀、中觀、宏觀三個層面進行體內循環,有利于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傳統的生產模式是“原材料一產品一固體廢物”,而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呈現出“原材料一產品一其他產品的原材料”特征,力求以最小的資源和環境成本,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有條件的企業,可以在發展生態工業、清潔生產的基礎上,使上游企業的廢物成為下游企業的原料,不斷延長生產鏈條,實現區域或企業群資源的最有效利用,使廢物產生量最小,甚至零排放。
    企業的發展要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這就要求用新的思路調整舊的產業結構,用質量管理體系和環境管理體系的協調運行追求可持續發展的新模式。
    企業應主動承擔起彌合社會差距、創造和諧社會的責任,擯棄、超越把利潤作為惟一目標的傳統管理理念,強調在生產過程中對人的價值的關注,強調對消費者、環境、社會的貢獻。在質量管理體系與環境管理體系的運行中,應實施以新型工業化為核心、以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為突破口的發展戰略,在認真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加快發
展,實現經濟增長。緊緊圍繞企業的戰略思路,落實科學發展觀,在產品實現的過程中,實施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運行是確保產品質量符合要求的重要手段,有品質的生活也必須有相應的環境質量作保障。因此,只有質量管理體系和環境管理體系協調運行,才能確保經濟增長和可持續發展。
 
?
<th id="txbzn"></th>
<span id="txbzn"><video id="txbzn"></video></span>
<th id="txbzn"><address id="txbzn"><th id="txbzn"></th></address></th><span id="txbzn"></span>
<th id="txbzn"></th>
<th id="txbzn"></th>
<th id="txbzn"></th>
<span id="txbzn"><video id="txbzn"></video></span><span id="txbzn"><noframes id="txbzn">
<span id="txbzn"><noframes id="txbzn"><th id="txbzn"></th>
<strike id="txbzn"></strike>
<th id="txbzn"></th>
<th id="txbzn"><noframes id="txbzn"><span id="txbzn"></span><th id="txbzn"><noframes id="txbzn">
男人网址